水洗服装时,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。一些人往往在水洗工作中不自觉地出现差错。其原因,多半是缺乏警惕性,往往因小失大。可以把这些容易发生的问题集中讨论,称为“8项禁忌”。
一,不分大小
当服装的大小(体积、重量)差别比较大时,容易在洗涤过程中发生大件衣物夹带、裹挟小件衣物,造成洗涤不均匀或是发生搭色。手工水洗时这类问题并不突出,但在使用水洗机机洗时,这种问题比较容易发生。
二,不分颜色
如前所说,完全不会掉色的服装是不存在的。洗前按照不同颜色对服装进行分类,是公认的基本原则。相当多的服装在正常情况下几乎是不掉色的,然而在洗涤过程中,当某些条件适合的时候,照样会掉色。如洗涤温度较高、服装含有水和洗涤剂、在含有洗涤剂的湿状态时接触、停放、浸泡时间过长等,不掉色的服装都有可能掉色。不要一相情愿地认为某件服装一定不会掉色。另外,一件服装由不同颜色面料拼合而成时,就意味着要把不同颜色共同洗涤,最易出现颜色污染。
三,不分脏净
污垢量不同的衣物在一起洗涤,无异于把不同颜色衣物放在一起洗涤。较脏衣物的污垢就会像掉色衣物的染料一样转移出去。而洗衣粉在其中还会起着“推波助澜”的作用,使得比较干净的衣物也会沾染其他衣物洗涤下来的污垢,从而也变得灰蒙蒙的。
遇到污垢较重的衣物可以采取“两浴法”洗涤,把污垢轻重不同的服装放在一起洗涤,都是不可取的。
四,不分原料
不同面料的纤维组成,大多数是不相同的,对于洗涤剂的承受能力也有明显差别。不宜使用碱性洗衣粉的服装,只能使用中性洗涤剂;不可使用氯漂的服装,绝对不能使用氯漂剂。把住原料选择的关口,非常重要。
五,温度不宜
不同衣物和不同污垢对于洗涤温度有不同的要求。温度选择不当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,甚至是重大损失。较高温度和较低温度对衣物影响反差极大,万万不可小看温度的作用。选择温度的依据,主要看纤维组成和面料的承受能力。从安全方面考虑,水洗所使用的洗涤温度,一般是宁低勿高。
六,用料过多
多数人洗衣服喜欢多加洗衣粉(洗涤剂)。但是,很多洗涤事故都是由于用洗衣粉(洗涤剂)过多所致。过多的洗涤剂对于各种纤维和纺织品的颜色都没有好处,只会增加发生洗涤事故的风险性。使用其他各种洗涤原料和助剂也是一样的,能否严格控制洗涤原料使用量是基本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标志,也是一个洗涤员工责任心的体现。
七,中途放手
任何情况下的任何洗涤过程,都不应该中途停顿。尤其在水洗服装时由于经常需要手工处理,很可能会中途停下来。而服装在含有洗涤剂的水中时,面料上染料的染色牢度要比干燥时大大下降。停顿下来最易发生污垢串染和颜色沾染事故。
八,长泡不管
一些污垢较为严重的服装往往需要进行适当的浸泡处理。但是,没有绝对不掉色的面料,就不能进行较长时间的浸泡。浸泡过程中,还必须进行间歇性翻动;而且任何类型的浸泡,都应该是在有时间控制的情况下进行,“长泡不管”的结果一定是事故。